原文內容 |
★IMAX執行長─3D電影傳教士★
(聯合新聞網;2014年12月1日 上午4:06作者編譯 林文彬(綜合外電)).
身為高解析度大螢幕連鎖電影院IMAX的執行長,59歲的『蓋爾方德(Richard Gelfond)』曾當過小擦鞋童、開過連鎖乾洗店,又到投資銀行工作,這些經歷看似毫不相關,卻是『蓋爾方德』用人生實踐創業精神的最佳證明。
『蓋爾方德』自述,從事皮草生意的父親一年總有幾個月失業,讓他決定將來要自己當老闆。他8歲時就懂得靠擦鞋賺錢,16歲時自己辦了報紙New York Ball,每日發行量約2.5萬份。這份報紙吸引全國性廣告業者注意,當時為了兜售報紙,他常在麥迪遜大道東奔西跑。
IMAX原本把重心放在博物館和科學中心播放的大螢幕電影,1994年易主給『蓋爾方德』和商業夥伴『威克斯勒(Brad Wechsler)』。『蓋爾方德』原本看好把IMAX商業化有利可圖,沒想到,因為這種電影通常要用昂貴的專業攝影機拍攝,投入後面臨重重阻礙。
『蓋爾方德』說:「我們低估了電影業的歷史,片商和電影院100年來一直用固定的方法做事,他們不願改變做法。」
為了打破僵局,『蓋爾方德』與『威克斯勒』拜會『史蒂芬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等大導演,希望他們加入IMAX的事業,卻無功而返。『蓋爾方德』說:「有段時間,我們決定不再嘗試說服他們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做生意,而是努力把IMAX發展成這些人更容易進入、進入成本更低的公司。」
過去以IMAX專用攝影機拍電影,成本可能比用一般攝影機高約1,000萬美元。IMAX後來開發出把一般電影轉成IMAX格式的技術,使用這種方法只要花約100萬美元。
在電影院方面,『蓋爾方德』和『威克斯勒』也發明新方法,只要花約15萬美元就能把現有禮堂改造成IMAX戲院。過去業者如果要興建獨立的IMAX戲院,要花上300萬到400萬美元。
過去20年來在『蓋爾方德』帶領下,IMAX已經變成以好萊塢電影、而不是教育和科學電影聞名的公司。『蓋爾方德』指出,「幻想曲2000 」(Fantasia 2000)、「北極特快車」(Polar Express)3D版和「阿凡達」這3部電影,是讓IMAX成名的功臣。
『蓋爾方德』說:「我們當時只有約150家戲院,阿凡達的票房卻達到2.5億美元,無論怎麼看都是很驚人的成績。」
隨著愈來愈多電影走3D路線,IMAX是否會受衝擊?『蓋爾方德』認為一點也不會,因為IMAX的3D電影解析度比標準尺寸的3D電影還要高。他說:「當3D電影開始全面商業化,你當然會擔心要如何適應這種改變,但這也讓市場變大了,而我們提供的體驗是最棒的。3D普及不僅沒有衝擊我們,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還幫了一把。」
『蓋爾方德』求學時成績優異,但有時候會在累積專業經驗和為自己工作之間掙扎。他說:「如果你是好學生,你會感受到很強的推力,被寄望從事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我也一直想當自己的老闆,我當時感覺這兩股力量正在影響我。」
這些力量對『蓋爾方德』職涯的影響很顯著,他曾在法律事務所工作,後來成立連鎖乾洗店,接著又進入投資銀行工作,最後才決定憑一己之力收購企業,靠自己經營。
『蓋爾方德』表示,IMAX的公司文化愈來愈「企業化」,有些IMAX員工覺得他做得不夠快。『蓋爾方德』說:「企業一定會在創業和企業文化之間做取捨,我認為能兼顧兩者的公司很少。如果我必須選邊站,我最不想做的是把創業精神趕出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