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命運風水師協會

  交流園地
 

文章內容列表

發表日期_時間 文章標題 發表人 回應
2012/08/29
★<首>「發現」生殖基因!「人工繁殖珊瑚」<不是夢>!★
秘書處
原文內容
★<首>「發現」生殖基因!「人工繁殖珊瑚」<不是夢>!★

(NewTalk新頭殼;2012/08/29下午06:33劉奕霆/台北報導)

「由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領導的研究團隊」今(2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們「成功選殖珊瑚生殖細胞中的vasa基因並製備抗體」,「未來的構想」希望「能以繁殖缸的方式」,將「珊瑚的受精苗」灑在「海面上」以「增加珊瑚的數量」,但是這構想還在進行中,希望「可以在不久的未來實現」。「這項發現」是「全球首例」>。

有「海洋熱帶雨林」之稱的「珊瑚礁」是「由許多珊瑚蟲的生長,累積碳酸鈣骨骼而生」。而「隨著珊瑚全年覆蓋率以每年約10∼15%逐漸減少後,台灣近10幾年來復育珊瑚的方式,多是進行斷裂生殖繁殖或者是一年一度的珊瑚有性生殖」。

『張清風』提到,<「決定生殖細胞的vasa基因」,「在無脊椎及脊椎動物中普遍被使用做為生殖細胞的指標」,意即「只要能夠標示出vasa基因」,便能「尋找出正確的生殖細胞」>。

由於「珊瑚在演化上並沒有真正的器官」,所以「體內的體細胞和生殖細胞是混雜的細胞群」,導致「早期生殖細胞的形態和分布位置的資訊不足」,也「很難使用傳統的組織學分析分辨2種細胞之間的不同」。

因此「這次的實驗珊瑚使用珊瑚蟲較大」、可「明顯發現個體的腎型真葉珊瑚」。「研究團隊」利用「<組織切片>及<組織免疫染色>的方法」觀察<珊瑚身體組織構造>,以「了解珊瑚體內生殖細胞的特性」。而後「研究團隊」成功<選殖珊瑚生殖細胞vasa基因並製備抗體>,也「找到生殖細胞生成的特定位置」,對於「未具有真正生殖器官的珊瑚」是「重大發現」。

「此外,談到發現生殖細胞內vasa基因的過程」,『張清風』表示,<要真正知道珊瑚大量同時產卵的時間非常不容易,主要「受到環境因子、外在因子和內在因子的影響」,不管是「水溫、光照、潮汐、洋流」等等都是「錯綜複雜的因素」>。

現場『張清風』也特別介紹<『1位遠從沖繩來台的東京海洋大學博士識明信也』,現年31歲的他來台灣做珊瑚的研究已經2年,他提到台日珊瑚種類的不同在於大小跟數量,未來希望可以將在台灣得到的研究經驗帶回日本>。

逗趣的是『張清風』在現場一直稱讚『識明信也』2年來中文學的很好,發音也標準,歡迎『大家』多多跟他聊天,『識明信也』還開玩笑的說:「釣魚台是你們的!」


回上一頁

ATMDF協會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未經授權同意,請勿將內容及圖片複製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