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命運風水師協會
交流園地
文章內容列表
發表日期_時間
文章標題
發表人
回應
2012/08/08
★<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火星科學實驗室>★
秘書處
原 文
原文內容
★<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火星科學實驗室>★
(中廣新聞網;2012/08/06下午02:57)
「美國NASA」<火星探測船>「好奇號」,「台北時間今天(2012/08/06)下午01點31分」<成功降落>「火星」,並「首度成功」<傳回第1張影像>,象徵「這次登陸圓滿成功」。
(摘自「NASA網站」,網址http://www.nasa.gov/externalflash/mars/curiosity_news3.html)
■火星科學實驗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
「火星科學實驗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好奇號(英語:Curiosity)」,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探測車計劃」,<於2011年11月26日15:02(UTC)發射,並在2012年08月06日05:31UTC成功登陸「火星蓋爾撞擊坑」>。
「這輛探測車」比「2004年登陸的火星探測車機遇號和勇氣號」<重5倍,長2倍>。比起「之前其它火星任務」,「好奇號攜帶了更多先進科學儀器」;「國際社群提供部份的儀器」。
「火星科學實驗室」由「擎天神5號541型火箭」發射。「好奇號」將會「分析數十個樣本」,<從泥土挖出、從岩石中鑽取粉末,並預計運作至少1個火星年(約2個地球年)>,比起「之前任何火星探測車還要探測更廣大的區域」。
「好奇號」將「調查火星以前或現在維持生命的可能性」。『NASA科學家』形容「此火星探測車」為「夢幻探測車」。
◆簡介
•所屬組織:NASA
•主製造商:波音、洛克希德•馬丁
•任務類型:探測車
•入軌時間:2012年08月06日登陸
•發射時間:2011年11月26日15:02(UTC)
•發射手段:擎天神五號541型
•發射地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LC-41
•任務時長:668火星日(686地球日)
•COSPAR ID(NSSDC ID)「國際衛星標識符」或「國際衛星識別符號」:MARSCILAB
http://nssdc.gsfc.nasa.gov/nmc/masterCatalog.do?sc=MARSCILAB
•官方網站:Mars Science Laboratory
http://marsprogram.jpl.nasa.gov/msl/
•質量:900公斤
•功耗 ∼2700瓦時/火星日
•動力: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
◆歷史
早在2004年,隨著『火星探測漫遊者』成功到達火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已經開始研究下一個火星車任務。
「NASA」從2006年就開始挑選「著陸地點」,經過5年的仔細篩選,最終選定了「蓋爾撞擊坑」。
「這個任務」還得到了「國際許多國家的支持」,「俄羅斯聯邦太空局」提供<一個用於尋找水的基於中子的氫探測器>,「西班牙教育部」提供<一個氣象組件>,「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化學研究所」與「加拿大太空局」合作提供<一個分光計>。
「本次任務的總成本」達到了<25億美元>,是「歷來最貴的火星探測任務」。
◆命名
「由兒童命名火星車」是「NASA的慣例」。2008年11月18日,「一項面向全美5歲至18歲學生的為火星車命名的比賽開始」。2009年03月23日至29日,「普通公眾有機會為9個進入決定的名字進行投票,為火星車的最終命名作為參考」。2009年05月27日,「NASA」宣佈『6年級的華裔女生馬天琪』的「好奇」最終<贏得了勝利>。
◆任務
「好奇號」的<大小>是「勇氣號和機遇號的2倍」,<重量>是「勇氣號和機遇號的5倍」。
「好奇號」將會<採集火星土壤樣本和岩芯>,然後「對它們可能可以支持現在或過去微生物存在的有機化合物和環境條件進行分析」。
◆發射
「2011年11月26日格林威治時間15時02分」,自「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南方的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空軍基地」,由<「擎天神5號(Atlas V)」火箭>攜帶<發射升空>。
◆著陸
「2012年08月06日05:31UTC」成功登陸「火星蓋爾撞擊坑」。
◆主控電腦
IBM特製的型號,可以承受-55和70度氣溫變化以及1000gray的輻射水平。
•IBM PowerPC 750 為基礎的 RAD750 處理器 (可以提供400 MIPS運算能力)
•256K EEPROM
•256MB RAM
•2GB 快閃記憶體
◆軟體
「軟體方面」,「NASA」採用「VxWoks操作系統」。「VxWoks」由「Wind River Systems(已被Intel收購)」開發,是「在大量嵌入式系統中採用的實時操作系統」,「之前的火星探測器(旅居者、勇氣號、機遇號)、火星偵察軌道器、SpaceX Dragon太空飛船」採用的都是「VxWorks」。
◆能源系統
「好奇號」採用「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發電機(MMRTG)」。利用「鈽238 在自然衰變的過程中釋放出來的熱」,再「轉換成電力來發電」。<在任務初期>可以「可靠地在任何狀況下提供約125 瓦的輸出」,<這個數字會隨著燃料的衰變而逐年降低,但14 年後應該還100瓦>。
◆科學儀器
「好奇號帶上火星的設備」是「迄今為止送往火星的最為專業和先進的儀器」。
•化學相機:
「用高能鐳射在遠達7公尺外氣化分析目標,透過分析過程中發出的強光,來測定目標物的成分」。
•阿爾法粒子X射線分光儀:
「能夠在10分鐘的快速檢測中,探測到岩石中含量低至1.5%的成分」。<如果給足夠長的時間,就能夠探測到含量在0.0001%的物質成分>。「對於硫、氯、溴等與鹽的生成密切相關的物質敏感度特別高,可看出是否曾經與水發生過作用」。
•化學和礦物學分析儀、火星樣本分析設備:
依靠好奇號的機械臂取樣賴分析土壤或岩石樣本。
•動態中子返照率設備:
「實際上早先在地球上」是用於「石油勘探」的設備,先「發射出中子」,再「通過觀察中子與氫原子核相互作用後發生的能量變化來確定氫的存在」。此設備將「用於在尋找水份子的研究」。
◆主照相機
「馬林空間科學系統公司」為「火星科學實驗室」提供「主照相機」。「照相機」將「具有彩色照片拍攝功能」,同時「可以拍攝高清晰度視頻」。
•主相機4台(CCD感應器) ,解析度為1600X1200
•使用貝爾RGB濾鏡提供真彩色成像功能
•使用多濾鏡組提供科學多譜成像功能
•使用2個獨立鏡頭提供立體成像功能
•提供高清晰度視頻壓縮功能 (720P)
「裝在立著的桅桿上」就有2個,1個中焦段定焦、1個望遠定焦。(承包商開發好了變焦鏡頭的,但可惜因為測試時間不足,沒有安裝上去。) 第3顆裝在「延伸出去的手臂上」,是1顆用來近距離拍攝石頭用的微距鏡相機;而第4顆則是裝在「好奇號的肚子底下」,司職在降落過程中持續拍攝下方的地形,在整個過程中最多以拍到 4000 張相片,做為之後在火星上漫遊時的參考。此外,「好奇號」還有在4個角落各裝有1顆避開障礙用的黑白攝影機,以及在桅桿上有另2個黑白的導航用相機。
●基本參數(設計目標):
•解析度:150微米/像素(距離2公尺),10厘米/像素(距離1公里)
•波長:400奈米∼1000奈米
•視場:6度∼60度
•點距:7.4微米
•壓縮:硬體MPEG-2視頻壓縮(I幀:2比特/像素,P幀:0.67比特/像素)
•相機內存:256 MB SDRAM,8 GB 快閃記憶體緩衝區
•質量:1.86公斤(最佳估計值)
•尺寸:8x9.5x12厘米(每個鏡頭)
•功率:13瓦特(工作,每個鏡頭),5瓦特(閒置,每個鏡頭)
「主照相機」以「10幀/秒採集壓縮MPEG-2視頻流」,<不需要探測器主計算機協助>,「視頻大小」為「相機內部緩衝區大小決定」。
◆機械手臂
「好奇號的機械手臂」備有「鑽頭」,可「鑽入岩石內部採集樣本」,並「在機身內進行化驗」,將「分析結果」及時「回傳地球上的NASA」。
◆工作人員
「好奇號的地面駕駛」是<台裔科學家>『嚴正』與『劉登凱』。『著陸任務小組的工程師陳友倫』,也<來自台灣>。
★請點選「觀音心語世間人」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honey-darling
回上一頁
ATMDF協會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未經授權同意,請勿將內容及圖片複製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