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內容 |
★<不當>「大老闆」!道長志工<服務陰陽>!★
(中央社;2012/05/19下午03:13記者王鴻國新北市19日電)
『巫文祥』穿「道袍」上「道壇」,是<道教「大」字輩的道長>;拿「麥克風」走進「古蹟」,就成『說古論今的導覽志工』。套句<章回小說的詞>,因「看破紅塵」,他『從賺錢的大老闆』蛻變為『服務陰陽的道長志工』。
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拍攝場景>「林口霧社街閉園前」,『巫文祥』與『其他130名志工』一樣,守護「霧社街」,他們看到的不是「道具」或「電影布景」,而是「霧社事件發生的種種」,向『遊客』娓娓道來<各種典故及野史、傳奇>。
「霧社街」<閉園>後,『志工們』雖有感傷,但仍趕赴「其他古蹟導覽或文藝活動」,為文化傳承盡心力;而『巫文祥』對生活卻有比他人更深刻的體會。
『巫文祥』曾是『早期台商』,<民國76年間>與『一些生產醫療器材的同業』到「大陸東莞」<設廠生產口罩>,工廠占地2000多坪,『員工人數』多達600多人;但「92年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卻是「他事業及人生觀的轉捩點」。
<疫情緊急時,世界各國都派人捧著現金排隊上門買N95口罩>,『巫文祥』說,<生意好到日夜加班生產,仍無法滿足如雪片飛來的訂單,確實讓他賺進不少錢>。
<雖然如此,「台灣」因實施防疫隔離,『台商』暫時無法返家,但為紓解「台灣的口罩荒」>,他說,<『他們這批台商』也積極配合『台灣某政要』的請求,硬是從生產線生產500萬個口罩運到「台灣」,當時曾引起「媒體」關注>。
『巫文祥』表示,<「大陸」當時稱「SARS」是「非典型肺炎」,疫情嚴峻,他親自運送口罩下鄉時,曾親眼看到小村落幾乎滅村的慘況,也讓他重新審視人生的價值;疫情結束後,他也結束工廠,8年前投入「志工行列」>。
為了做個稱職的『文化志工』,他曾足不出戶,整整「閉關」半年,熟讀地方的歷史典故及淵源,也讓他重新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也有全新的感動。
『巫文祥』認真投入下,連續2年當選『台北市文獻會志工大隊隊長』,打破隊長不連任的慣例;但當他為『一般民眾』及『學生』導覽時,很多人卻不知道他是『有道行的道長』。
他笑說,「建國中學畢業」後,選擇進入「文化大學前身的文化學院大氣科學系」就讀,畢業後雖未進入「氣象局」工作,卻讀出另類興趣,鑽研起<所謂「看地理」的風水勘輿>,進而入「道教」修行,只是<不開宮壇、開起工廠>。
『他的3個兒子』也都發展各異,『大兒子』在「美國」從事<建築業>、『2兒子』在「日本」從事<生化業>、『3兒子』則在<農委會>工作,而他則在「大陸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拿到<碩士文憑>。
『巫文祥』表示,<隨著科學進步,許多神奇鬼怪的問題大多可歸於「心理問題」,但也不能「鐵齒」;走進古蹟或某些場合,若有異於平常的陰冷感覺時,就可能需「平安符」或「唸咒、結手印」等方式「自保解厄」>。
由於「古今、陰陽的知識」都涉獵,加上「經商」時曾到過33個國家,又幾乎跑遍整個「中國大陸」,閒不下來的『巫文祥』就參加「觀光人員考試」,小試身手,果然順利考上「領隊及導遊執照」,還曾負責直航首發團的福建團接待。
他說,<相較地大物博的「大陸」,「台灣」顯得小而美,但「帶團過程」中,面對『愛比較的大陸客』,『導遊』更應秉持「不卑不亢」的「態度」,才能「客觀展現台灣獨特的美景及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他記得<帶團>參觀「台北101」時,『來自上海的陸客』就自誇<上海高度超過400公尺的大樓超過50座>,他反問「有沒有超過500公尺的」?『這名陸客』啞口無言,而「台北101」就超過500公尺。
也有『陸客』曾質疑「台灣的廟怎麼這麼多?」他就拿「文武財神」說明,從<4路財神>到<5路財神、8路財神>,甚至到<12路財神>,說明「各地都有不同信仰及背景」,也<不忘稱呼>『團中27名陸客』也是『來台灣消費的財神』,讓他們不僅有所體會,也有被重視的愉悅感。
他強調,<『台灣有許多退而不休的志工』,是「社會重要資產」,正把過去精彩的人生經歷回饋人群,金錢不再是他們唯一考量。而他自許餘生志業,不論是當『導覽志工』或『帶團導遊』,就是「希望把台灣的美介紹給所有人知道」>。
■許耀天個人意見:
「志工的犧牲奉獻精神」固然讓人欽佩,「志工退而不休的做法」當然值得肯定;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國家未來,「金錢不再是唯一考量的生活方式」已經「阻礙了很多年輕人的出路和發展」,懇請『我們台灣許多退而不休的志工朋友們』重新深入思考:「如何用更正確的方法拯救下一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