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命運風水師協會

  交流園地
 

文章內容列表

發表日期_時間 文章標題 發表人 回應
2010/03/29
◆<施醫>「濟貧」!「一甲子」的<情緣>!◆
秘書處
原文內容
◆<施醫>「濟貧」!「一甲子」的<情緣>!◆

(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10/03/24 09:05黃麗鳳報導)

回顧北宜高速公路尚未通車前的蘭陽平原,聯外交通不便,被視為後山。當時的宜蘭民眾,無論就學、就業或就醫都很困難;尤其是就醫,一旦碰上急重症,縣內醫療資源不足,無法及時提供急救照護,不少傷病患因此枉送性命,許多家庭天倫夢碎。

『出生宜蘭縣冬山鄉的宜蘭友愛百貨總經理江文凱』回憶指出,過去「痲瘋病、肺結核病人」,沒人敢收;民國41年,『靈醫會的神父、醫師』踏上這片土地,選擇在「宜蘭」行醫救人,他們把青春歲月奉獻給「宜蘭」。

「羅東聖母醫院」最近邀請『宜蘭縣籍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到院演講。

『陳永興院長』表示,在『黃春明』的觀察中,「蘭陽平原醫療」資源欠缺的問題,是在「聖母醫院」進駐後才逐漸緩解的;在許多『宜蘭人』的眼中,「聖母醫院」是「母親」,是遭遇貧困與病痛時可以前來求助、祈求安撫的溫暖懷抱。

說起「羅東聖母醫院」與『宜蘭民眾』的情緣,得回溯到58年前。當時,以「醫療傳道為職志」的「天主教靈醫會」選擇「蘭陽平原」,作為「來到台灣的第一個服務據點」,在「宜蘭縣羅東鎮」租下「一個休診多時的診所」,草創了「聖母醫院」。

『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的外國神父、修士、修女和醫生』,看診服務『病人』之外,更四處奔忙募款;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他們一步一步建立起羅東聖母醫院,為『宜蘭民眾、山區原住民和肺結核病患』守護「身心健康」。

其中,來自「南斯拉夫」、人稱「大醫師」的『外科醫師范鳳龍』,日夜守候醫院40多年不曾休息,一個人開了8萬多台大小手術,平均一天得開6台刀,堪稱世界外科史紀錄;更令宜蘭民眾津津樂道、至今依然緬懷不忘的是,范鳳龍還主動為貧病交迫的病人付醫藥費,甚至輸自己的血給急需用血的病人。

走過一甲子,「天主教靈醫會」在「宜蘭」救助病患,從當初的12張病床到現今的600張病床、從昔日的平房木屋到今天的11層醫療大樓;現在更有感於『宜蘭縣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決定籌建「老人醫療大樓」。

『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表示,根據「宜蘭縣政府」統計,宜蘭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3%,比例愈來愈高;加上生育率逐年降低,年輕人又大多出外工作在都市打拚,鄉下的慢性病、中風、復健及失智老人乏人照顧,因此籌建「老人醫療大樓」,希望為年長者提供更優良、更完善的醫療照顧。

「老人醫療大樓」募款目標4億元,今年底前如果能夠先募到半數經費的2億元,就會先動工,預定在醫院60週年院慶時的2012年完工啟用,為需要照顧的老人提供完善的醫療照顧。

回上一頁

ATMDF協會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未經授權同意,請勿將內容及圖片複製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