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命運風水師協會

  交流園地
 

文章內容列表

發表日期_時間 文章標題 發表人 回應
2009/04/06
◆我研發成功,美日韓重視,大地震前30秒預警!◆
秘書處
原文內容
◆我研發成功,美日韓重視,大地震前30秒預警!◆

<中時電子報;更新日期:2009/04/06 02:29 李宗祐/台北報導>

■現有科技無法預測地震,卻可提前預警!

『台大地質系副教授吳逸民』研究完成「災害性地震預警系統」,可搶在「震波」擴散到各地前的10到30秒發布警報,警告民眾應變,降低傷亡和財產損失。

這項研究受到國際重視,『美國夏威夷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去年已採用這套「電腦程式」,進行「海嘯預警監測」。

『吳逸民』的研究成果陸續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除了引起「美國地震界」重視之外,「韓國氣象廳」去年底也邀請他發表演講;「日本京都大學」決定用此概念研發「地震預警系統」。

『吳逸民』目前「正研發結合微機電技術、可隨身攜帶的掌上型地震預警器」,一旦有「災害性大地震」發生時,民眾可在第一時間收到『氣象局』傳送的警訊,就地及時採取應變措施。

『吳逸民』指出,「地震」引發的「水平震波(S波)震幅」較大,是「主要災害成因」;「垂直震波(P波)」破壞力較小,「傳遞速度卻比S波快1.73倍」,若能掌握P波特徵與地震規模、震度大小間的關聯性,就能<在具有破壞力的S波抵達前,提早發布地震警報>。

「破解P波隱藏的災害性地震密碼」後,『吳逸民』開發「地震預警系統電腦程式」,並以「南加州地震網觀測資料測試驗證」,發現地震發生後7秒內,至少有4到6個測站記錄到震後3秒鐘的P波訊號。若再加上網路傳輸時間,僅須10秒就可判定地震規模和震度大小,並快速辨認是否是災害性地震。

以<921大地震>為例,利用這套「預警系統」,可為<距震央30公里以外的地區>爭取到<10到30秒>、甚至更多的「黃金救命時間」。

再以「民國75年11月發生的花蓮地震」為例,震央在花蓮,但主要災情在台北(中和華陽市場部分房屋倒塌),S波從「花蓮」擴散到「台北」約須30秒,利用P波訊號發展「預警系統」,「台北」可<爭取到20秒的預警及應變時間>。

回上一頁

ATMDF協會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未經授權同意,請勿將內容及圖片複製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