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內容 |
★三大<病灶>,<阿根廷>走向<破產>★
<中時電子報;更新日期:2008/10/26 04:33 林志昊/台北報導>
這一波【金融海嘯】波濤洶湧,10年前曾經破產的【阿根廷】,這時候再遭受狙擊,全球新興市場中,靠外債發展的國家不少,<但是,阿根廷的主要出口卻只有農產品,一旦碰到信貸緊縮、全球景氣走疲,阿根廷便會到激烈的衝擊>,由於【三大病灶】爆發,未來情勢如果持續惡化,阿根廷很可能再度步上破產之路。
【第一條病根,在於先天不足】,由於過去的歷史包袱,阿根廷累積了大量的外債。目前該國外債高達1080億美元,雖就總額來看還不高,但這樣的總量卻占了阿根廷GDP比重的31.2%。
【第二條病根,阿根廷是一個出口型經濟,而農產品佔阿根廷出口的比重又將近50%】;換言之,除非糧價大漲,否則阿根廷透過農產品所創造的財富就是有限。
【第三條病根,阿根廷是農業大國,主要的民意代表都是來自農業或畜牧業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若要做任何的<產業轉型>規畫,都會遭遇民代極大的壓力。
「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情況下,假若天下太平、糧價大漲,「阿根廷」單是靠著農產品出口,就可以給自己賺進大把的鈔票,但是,一旦遇到像現在這樣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全球初級產品若下跌,對「仰賴農產品出口的阿根廷經濟」而言,反而會遭殃。
在「後天失調」部分,『阿根廷政府』的財經政策,不但與民意嚴重脫節,更是損及國家利益。譬如今年03月初,甫上任的新總統『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基於增加政府收入與抑制通貨膨脹,竟決定調高農產品出口稅。這項政策引發了農產品出口商與生產商之間的對立,甚至造成襲捲全國的罷工風潮。
另外,『阿根廷政府』近日計畫將300億美元【國民退休金】<國有化>,以償還10年期國債。這不但引發市場對2001年『阿根廷國債』的違約記憶,更掀起不少法律爭議,凸顯出政府政策的錯亂與荒謬。於是,「阿根廷」腳步還沒站穩,又因【金融與信貸海嘯】的打擊而遭殃。<倘若全球不景氣的狀況持續,阿根廷的下場,或許會比現在還要更悲慘>。
|